调整升级铸牢发展“脊梁” 开放创新驱动经济“命脉”
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75.6亿元,增长17.8%,高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工业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二位。
面对今年以来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扎实开展“四个年”活动,深入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德阳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二位——德阳工业经济的雄厚实力由此可见。
与实力相伴的是“地位”。经济“命脉”、发展“脊梁” ……类似这样对于工业在德阳的地位的表述,没有人会有异议。而细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篇章,工业的轨迹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词汇,更是其重要地位的生动注释。
矢志不渝,十年磨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的工业经历了从起步到腾飞,从发展到跨越,战胜了“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按照“工业强市”战略的一系列部署,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
9月1日下午,太平洋国际饭店长江厅内气氛热烈,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举行节能环保特种玻璃项目签约仪式在此举行,随着这个总投资达3亿美元的项目入驻,德阳经开区乃至整个德阳的产业门类将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加快产业转型,正是我市发展工业经济的一项重要策略。
作为国家工信部授予的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以产业重建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了改造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明显起步,产业升级初现成效。在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改造升级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已基本形成“多电并举”格局。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有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2户,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我市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注重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市园区已建成面积134.1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597户。园区已经成为我市工业重要的增长极和工业加快发展的主战场。
我市还大力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升级”战略,始终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工艺和传统产业生产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此外,注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工业体系建设,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由线性增长向循环增长转变,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就意味着竞争力。对于全市工业经济而言同样如此。近年来,我市积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有效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作为一项产业,必要的投入显得尤其重要。“5•12”特大地震后,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内在投资需求拉动明显和政策推动作用加大的有利时机,我市工业投资迎来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一批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高污染、高能耗的陈旧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加速淘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相当一部分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近4年来,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663亿元,2011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209亿元,比2007年增加2.65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361亿元的1094项灾后重建规划项目2011年底全面完成,强力地支撑起工业的迅速恢复发展。
重装产业一直是我市的“重头戏”。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现已初步形成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和零部件加工配套能力,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产业,四川省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2011年,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放眼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出自德阳,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日益坚固。
坚定信心,勇于挑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市工业发展成效喜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增强。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德阳全部工业增加值632.5亿元,是2002年的5.6倍。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5.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2000亿元台阶,达到2075.7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32.9亿元,是2002年的6倍。机械、食品、化工三大产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018.6亿元、344.3亿元和323.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7.7倍、22.5倍和20.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