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志陈新有等率队亲切慰问教育工作者
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昨(6)日上午,市委书记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市政协主席刘哲,市委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丁成明等分别率队,前往我市部分学校,亲切看望慰问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对他们辛勤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德阳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述芬,市委常委、副市长、什邡市委第一书记左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恩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玉华,副市长杨震,市政协副主席巫建平,市政府秘书长李友成等参加慰问。
作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历史悠久的德阳中学坚持以科学精神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走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办学之路。走进校园,李向志关切的询问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希望学校坚持“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办学特色,以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来到学校中心小广场,李向志亲切看望慰问了教师代表和教职员工,向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金,同时向辛勤耕耘在全市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离退休教职员工表示节日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向他们为德阳教育改革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向社会各界对德阳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李向志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全社会也非常关注教育事业发展。长期以来,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向志表示,当前,我市正处在灾区发展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在大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为实现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人民群众呼唤着高质量的教育,我们的事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更加崇高,责任更加重大。希望大家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努力方向。为人师表,行为世范,铸造伟大师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学为人师,严谨笃学,不断学习进取,刻苦钻研教学,做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者;富有激情,充满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真情奉献给教育事业,做学生信赖的贴心人。李向志指出,作为地震灾区的教师,特别要深怀感恩之心,练内功,强素质,努力建设管理一流、师资一流、教学一流的优秀学校,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回报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德阳的人士。
灾后重建后的什邡市湔氐初级中学,绿草茵茵、环境优美。来到学校,陈新有一行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理念与教职员工生活情况,看望辛勤耕耘在农村学校的教职员工,为学校送上慰问金,向教师和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美好祝福。陈新有深情地说,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灾区大地焕发生机、孩子健康成长凝聚着你们的心血。作为一所穿越灾难、浴火重生的新学校,要铭记灾难,感恩自强。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生存本领与健康体魄。陈新有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以更大的力度与措施关心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职员工生活。他勉励广大教师再接再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培养出更多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5·12”特大地震后原址重建的罗江县金山中学设施齐备、功能完善。来到学校,刘哲看望慰问了解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园丁”们,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广大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德阳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刘哲指出,当前全市上下正大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步伐,未来的事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教育工作者再接再厉,以更加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广汉市金轮中学地处金轮场镇,现有教职员工40余人。来到学校,丁成明向全体教职员工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金。详细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生源情况后,丁成明希望学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把学校打造成管理一流、师资一流、教学一流的乡镇中学。
走进绵竹中学,百年老校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杨恩林与教师代表座谈,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对他们为全市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学校继续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来到东汽八一中学和德阳六中,杨震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对教师的辛勤耕耘表示感谢和敬意,希望继续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为德阳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