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推动“家站”平台全面升级 构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新格局
“我们家漏水了,影响了楼下邻居的生活,请你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谢谢。”11月2日,绵竹市新市镇人大代表杨晓东和肖兴旺在新升级后的“人大代表之家”接待了前来反映情况的龚礼才夫妻。
在他们反映情况时,同时也是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肖兴旺立刻联系绵竹市住建局专班,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绵竹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为更好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自2020年开始,绵竹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对原有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进行升级改造,打造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运行的“人大代表之家”,并于今年初开始在部分村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截至目前,该市12个镇街“人大代表之家”全部升级完毕。10个村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起了代表联系群众新格局,着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标杆。
“家站”合一
让代表站在履职最前沿
在此次升级改造中, 根据交通因素、区位优势、人群聚集等情况,新市镇和清平镇“人大代表之家”采取了“家站”合一的形式,通过强化硬件建设、优化日常运行、促进载体创新等,确保五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让代表站在履职最前沿。
“我们的‘人大代表之家’建在新胜社区花园小区门口,该小区是拆迁安置点,平时反映问题也较多,以往小区居民都要去社区或者政府反映情况,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诉求解决了,这个‘家’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群众的‘娘家’。”新市镇党委书记刘清一说道。
固定活动场所、办公设施、规章制度、代表信息公示、学习材料、群众来访意见登记簿……改造升级的新市镇“人大代表之家”于今年6月动工, 9月正式完工,随着新“家站”的投入运行,全面提升人大代表之家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该镇的各级人大代表依托这个平台,定期接待、走访选民群众,实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全覆盖”“零距离”。“运行一个月了,通过该平台,我们已经收到社情民意十多条,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肖兴旺说道。
“此外,我们还按照功能定位将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划分为四个片区,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不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片区交流、视察调研、政策宣讲等活动。”刘清一说,通过载体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代表综合素质,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形成了“定期进站、急事急办、集中交办”的工作机制,使人大代表履职更加规范化、便捷化、高效化。
一站多用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人大代表之家”、社区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胜社区充分用好“人大代表之家”这个新阵地,推广“一家多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太方便了,有什么事,‘家门口’就能解决。”社区居民罗德才说,新阵地建好后,除了为居民服务的功能,还成为了大家休闲的地方。
清平镇人大主席团也充分用好这一平台,发挥“人大代表之家”更多功能。“我们的‘人大代表之家’与镇‘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论坛室、居民议事会议室等场所同处一幢楼,场所功能发挥互联互通,涵盖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会议成员三个层面的履职职能。”清平镇人大主席叶建富介绍,镇上还建立了“民意收集、分析梳理、建议形成、落实办理、情况反馈”五步闭环的工作机制,将人大代表之家打造为基层治理服务体系中的核心阵地。
一站多用,对于新市镇石虎村来说,则有另一个诠释。特别之处在于,该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有两个。该村党支部书记廖飞介绍,室外联络站建在田间,位于该村产业长廊带,主要用于收集来自游客和投资商等外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同时也想让代表通过这个平台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去,为产业发展服好务。
绵竹市人代工委主任王磊介绍,2022年开始,绵竹计划分5年在该市153个村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今年计划建设24个,每个补助5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10个。明年计划建设12个,每个补助3万元。此外,截至目前,绵竹各代表小组依托代表“家”“站”组织开展代表接待日等履职活动167余次,担任市县领导职务的代表带头进“家”入“站”开展履职活动18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34项,处理解决126个,实现了代表“家站”从建起来、用起来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转型升级,有效推动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