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人大:以“组合拳”办理代表建议推动民生关切落地见效
罗江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办好人大代表建议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将监督贯穿建议办理全链条、各环节,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深度转变,有效激活了代表履职动能,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
前置关口 夯实基础 让建议“提得准” 坚持“开门纳谏”常态化。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及线上履职平台,常态化开展“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民情恳谈会”等活动,广泛收集民意。开展代表建议撰写专题培训,提升代表建议“含金量”。 坚持“源头筛选”精细化。召开人代会前,常委会代表工委提前介入,对代表拟提交建议进行初步梳理和分类指导,指导代表聚焦全区中心工作、改革发展难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建议内容,确保建议切口小、靶向准、可操作。 坚持“预研预判”机制化。针对收集到的代表建议,组织相关委室进行初步研判,必要时协调政府部门提供专业意见,协助代表深化调研,完善建议方案,从源头上提升建议质量。
精准交办 压实责任 让建议“分得清” 坚持“三审一定”分类机制。人代会后,常委会工作机构对代表建议进行初审、相关委室复审、主任会议终审,依据建议内容和部门职责,精准确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明确区政府牵头领导。 罗江区交通局办理的关于道路扩宽的建议。 坚持“清单式”管理机制。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台账,详细记录建议内容、承办单位、责任人、办理时限、办理进展等信息,实现“一建议一清单”,确保任务清晰、责任到人、全程可溯。 坚持“面对面”交办机制。组织召开高规格代表建议集中交办会,由罗江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向区政府及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交办,明确办理标准、时限要求和答复规范,强化承办单位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多元督办 全程跟进 让建议“办得好” 坚持“重点督办+专委跟踪”督办机制。常委会领导每人牵头督办两件事关全局、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议,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对应协助,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专题调研、约见询问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嵌入式跟踪督办。 罗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武(左二)督导重点建议办理。 坚持“三见面”沟通机制。要求承办单位在办理前主动约见代表,充分了解意图;办理中邀请代表参与调研、座谈,共商解决方案;办理后及时面见代表反馈结果,详细介绍办理过程及成效,实现“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回访”。 坚持“多维度”公开机制。通过罗江区政府门户网站、区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依法公开代表建议内容、承办单位、答复函及办理结果,主动接受代表和社会监督。
闭环问效 以评促优 让建议“落得实” 坚持“双测评”评价机制。选取部分民生领域建议,组织代表进行视察,直观感受办理成效,现场监督部门工作,激发承办单位更大动力。安排部分承办单位在常委会会议上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审议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罗江区委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推动办理提速增效。 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办理的关于沟渠整治的建议。 坚持“回头看”跟踪机制。对代表反馈“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建议,以及承诺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事项,建立台账,持续跟踪问效,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防止“一答了之”。 坚持结果运用机制。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根据办理情况和测评结果对承办单位打分。对办理成效显著、代表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强化导向作用。 目前,罗江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收到的代表建议均在法定期限内得到高质量答复,代表对办理态度和结果的满意率达100%。下一步,罗江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全链条闭环机制,以更优的监督实效护航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罗江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赋能增效。